close

一、單選題(占68分)

說明:第1題至第34題,每題有4個選項,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,請劃記在答案卡之「選擇題答案區」。各題答對者,得2分;答錯、未作答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,該題以零分計算。

 

1.下列「」內的字,讀音前後相同的是:

(A)「賚」賞諸徒/「齎」志以歿(B)「阡」陌交通/惹禍招「愆」

(C)「餔」糟歠釃/「仆」地哭號(D)「矜」寡孤獨/罪無可「逭」

 

 

2.下列文句,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:

(A)集中營裡的迫害手段聳人聽聞,諸多相關照片更是令人不忍卒睹

(B)這齣動畫電影劇情緊湊,妙趣恆生,締造本年度最高的票房紀錄

(C)李老師為學校架設的圖書網站正式起用,校方特頒獎狀以致謝忱

(D)大家對聚餐地點莫衷一是,經投票後,決定到牛排餐廳大塊朵頤

 

3.依據文意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:

牠哭起來固然一片悽慄,

甲、這時貓頭鷹「嘿嘿──嘿嘿──嘿嘿──嘿嘿」一波又一波的笑聲

乙、特別入秋以後,夜涼如水

丙、一輪明月把人幾乎拋入冰河之中

丁、尖冷到直直地透進人的骨髓

戊、笑起來更帶給人無限尖冷

就老吏斷獄那樣地凌遲著整個世間,讓每一個人的再多麼神祕的隱私都沒有地方隱遁起來。(尉天驄〈眾鳥之什〉)

(A)乙甲丁戊丙(B)乙丙甲戊丁(C)戊乙丁甲丙(D)戊丁乙丙甲

 

4.閱讀下文,最適合填入□□內的詞依序是:

甲、當你工作時,你是一管蘆笛,通過笛心,將時光的□□演奏成樂音。(紀伯倫《先知》)

乙、山坡上偶爾有幾隻黑白相間的花牛和綿羊,在從容□□草野的空曠。(余光中〈風吹西班牙〉)

丙、植物的緘默總包含千言萬語,但又可以將世間無盡喧囂,□□為深沉的靜謐。

(徐國能〈蒲葵〉)

(A)歌唱/呼吸/幻化(B)歌唱/咀嚼/收攏

(C)呢喃/咀嚼/收攏(D)呢喃/呼吸/幻化

 

5.關於下文意象,說明最適當的是:

在每一個烈陽如漿的白日裡,祖母在田畝中佝僂耕種。在每一節翻土、播種、除草、施肥的動作間,揮汗如雨。強大的日光,攫取祖母髮中的黑色素與汗水蘸成墨汁下嚥,經過時間的消化後排泄出來,叫做黑夜。

濃稠的黑夜在暗中默默的成長,流淌於小溪庭院、穀倉柴坊、豬舍雞寮,並不斷的擴張向田畝間的菜圃和水塘。夜色如墨,團團緊緊的包圍村莊,但它卻鎭不住祖母的雙腳,她背負著浩大的夜色,如同白日頂著烈陽,仍不斷的在田畝間穿梭,在豬舍雞寮間忙碌著。(葉國居〈髻鬃花〉)

(A)烈陽如漿:形容祖母對子孫們的深厚關愛,彷如陽光般溫暖

(B)髮中的黑色素與汗水蘸成墨汁:暗喻祖母勞動且漸老的身影

(C)濃稠的黑夜:凸顯祖母農務負擔沉重,不敢寄望光明的未來

(D)背負著浩大的夜色:對比祖母日夜忙碌,卻收成有限的辛酸

 

6.依據下文,最符合作者對「心結」看法的是:

人都說,心結宜解不宜結。又說,解開心結就是海闊天空。可是,人生怎麼少得了心結?一旦海闊天空,人心又將空懸何處?

許多人心裡都有心結的場所,例如:故鄉的母校──初戀、體罰、模擬考,都在那裡發生。有些人每次回到故鄉,就一定要去母校走走;有些人卻一定要避開母校。心結可能是甜美的,也可能是痛苦的。不管心結的場所被珍愛,還是被憎惡,此等強烈的愛憎情緒,都證明了心結有多要緊。心結的場所,是數學X軸Y軸交叉的原點,有了原點,我們才知自己置身哪一個座標格子裡,才覺得踏實。

心結是一支大頭針,可以把一張地圖釘在牆上。如果大頭針掉失了,牆上的地圖也就垮下來。(改寫自紀大偉〈心結〉)

(A)心結或甜美或痛苦,美者宜留,苦者宜解

(B)產生心結的場所總令人卻步,不願再接近

(C)人生因心結而有支點、能定著,不致虛空

(D)生命不斷前行,無須回首心結,自招煩惱

 

7.關於下列新詩,解讀最不適當的是:

孤獨的小舟都是歪斜地擱著/全世界的沙灘都是如此的/而如同歪斜的頭/裡面充盈著悲哀(方旗〈小舟〉)

(A)以「舟」喻人,凸顯生命被擱淺的悲哀

(B)用「沙灘」的單調,暗喻生活千篇一律

(C)「都是如此的」強調人舟孤獨的普遍性

(D)兩次「歪斜」描寫人舟頹然無力的姿態

 

8.下文   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:

甲、上書陳事,起自戰國,逮於兩漢,風流彌廣。原其體度:攻人主之長短,之徒也;訐群臣之得失,訟訴之類也;陳國家之利害,      之伍也;帶私情之與奪,      之儔也。總此四塗,賈誠以求位,鬻言以干祿,或無絲毫之益,而有不省之困。(顏之推《顏氏家訓》)

乙、大凡為文,須要有溫和敦厚之氣,      告君文字,蓋尤不可無也。(吳訥《文章辨體序》)

(A)諫諍/對策/遊說/章疏(B)諫諍/章疏/遊說/對策

(C)遊說/對策/諫諍/章疏(D)遊說/諫諍/章疏/對策

 

9.「……者,……也」是古文判斷句的典型結構,例如「南冥者,天池也」,即「所謂南冥就是天池」。下列文句,不是表達判斷語意的是:

(A)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邪也

(B)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,皆我有也

(C)夫史者,民族之精神,而人群之龜鑑也

(D)鄭、衛、桑間、韶虞、武象者,異國之樂也

 

10.關於下文〈烏鵲歌〉的解釋,最適當的是:

韓憑,戰國時為宋康王舍人。妻何氏美,王欲之,捕舍人,築青陵台。何氏作〈烏鵲歌〉以見志,遂自縊死:「南山有烏,北山張羅。烏自高飛,羅當奈何。烏鵲雙飛,不樂鳳凰。妾是庶民,不樂宋王。」(《九國志》)

(A)以「烏」暗指宋康王的邪惡    (B)以「羅」比喻利誘韓憑的圈套

(C)以「高飛」凸顯何氏的自主意志(D)以「鳳凰」形容韓憑夫婦情意堅貞

 

11.依據下文,最符合主旨的敘述是:

天下有可為其半而不可為其全者,偏枯之藥可以治偏枯,倍其偏枯之藥不可以起死人也。天下有可為其全而不可為其半者,樵夫擔薪兩鈞,捷步以趨,去其半而不能行,非力不足,勢不便也。(章學誠《文史通義》)

(A)再珍貴的藥材亦無法起死回生,面對死生窮達,當樂天知命

(B)行百里者半九十,不能成事者多因半途而廢,並非力不能及

(C)應世處事不能拘執一方,必須衡量狀況,審時度勢以制其宜

(D)完滿或缺殘非由表象判斷,而是取決於主體如何處理和定義

 

12.關於下文王若虛的論述方式,說明最適當的是:

「郊寒白俗」,詩人類鄙薄之。然鄭厚評詩,荊公、蘇、黃輩曾不比數,而云:「樂天如柳陰春鶯,東野(郊)如草根秋蟲,皆造化中一妙」,何哉?哀樂之真,發乎情性,此詩之正理也。(王若虛《滹南詩話》)

(A)運用對比映襯以凸顯詩人品格上的差異

(B)藉物象之喻強調詩人長於自然草蟲之詠

(C)先述習見論評,再引前人說法表達觀點

(D)先分述各家短長,再總論詩歌創作之道

 

13.施先生參加朋友舉辦的宴會,贈詩一首:「桂已飄香菊作花,門前遙駐七香車。競傳丰度誠端好,定卜咸宜到室家。」依據詩意,最適合這場宴會的題辭是:

  1. 珠聯璧合(B)椿萱並茂(C)君子攸居(D)望重桑梓

 

14.依據下表的故事角色設定,推斷古代經典中的人物關係,最適當的敘述是:

 (A)《史記》中,樊噲是劉邦的伙伴

(B)《楚辭》中,漁父是屈原的導師

(C)《紅樓夢》中,薛寶釵是林黛玉的伙伴

(D)《儒林外史》中,胡屠戶是范進的導師

 

15-17為題組。閱讀下列詞選資料,回答15-17題。

15.關於上表內容的探究,最適當的是:

(A)從四本明代詞選的備註「#」可知,部分繫名為李清照的詞作,真正作者是朱淑真

(B)南宋詞選偏好孫夫人、魏夫人詞作的情況,到明代有所轉變,二位詞人的地位改由朱淑真取代

(C)《唐宋諸賢絕妙詞選》肯定女詞人,「閨秀」卷共收錄十位女詞人詞作,每位至少選錄二首作品

(D)參考備註「*」推算《梅苑》、《樂府雅詞》中每位詞人的獲選作品平均量,可對照出李清照詞頗受二書青睞

 

16.若以上表為研判依據,關於甲、乙兩項推論,最適當的是:

甲、《花草粹編》選錄的詞人總數、詞作總數,均比《樂府雅詞》超出許多。

乙、《類編草堂詩餘》僅調整《草堂詩餘》的分類方式,未更動收錄的詞作。

(A)甲正確,乙錯誤.   (B)甲錯誤,乙正確

(C)甲無法判斷,乙錯誤(D)甲正確,乙無法判斷

 

17.上表中的詞選多有收錄李清照〈武陵春〉。關於此詞的解讀,最不適當的是:

風住塵香花已盡,日晚倦梳頭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語淚先流。聞說雙溪春尚好,也擬泛輕舟。只恐雙溪舴艋舟,載不動、許多愁。

(A)藉由「花已盡」、「日晚」象徵美好事物的凋逝和歲月的滄桑

(B)以「倦梳頭」、「淚先流」表現物是人非、世事無常的無力感

(C)以「聞說」、「也擬」、「只恐」層遞表現出愈益濃烈的遊興

(D)藉由「舴艋舟」之「載不動」,述說自我承受不住憂愁之深重

 

18-19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18-19題。

甲、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,幾希。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舜明於庶物,察於人倫,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也。(《孟子》)

乙、「幾希」,言幾於無也,乃一線之象,非一點之象,凡事俱異。凡事之異無多,稍一差錯,則墮入彼中。如禽獸亦未嘗不知「庶物」,只是不「明」;亦未嘗不有「倫類」,只是不「察」;未嘗不有所愛,而不能「行仁」;未嘗不求所宜,而不能「行義」。舉凡日用飲食,俱有異處,而俱差不遠,此其所以必戰兢惕厲,無念無事不思求其所以「異」也。「存之」,謂存其所以異者,以要言之,謂之人道。(《四書箋解》)

 

18.下列敘述,最符合乙文對甲文「人禽之辨」詮釋的是:

(A)人禽在道德意識和日用飲食等各方面,都有很大差異

(B)禽獸亦具對外在事物的認知能力,且擁有情感和好惡

(C)人只要稍有過錯,在價值層次上,即墮入禽獸的範疇

(D)禽獸未嘗無仁義之心,但缺乏追求仁義的意志和智力

 

19.依據甲、乙二文,君子面對「幾希之異」的態度是:

(A)嚴別差異,彰示人道的尊嚴和價值

(B)存同去異,建立物我共同遵循的仁義準則

(C)異中求同,探索萬物在紛殊表象下的共同本質

(D)尊重差異,體認萬物平等,脫離以人為本位的思考

 

20-21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20-21題。

我曾開玩笑說,專業經理人像哈士奇,吃的是每個月主人給的飼料;創業家像狼,必須聞得到血的味道,捕不到獵物就無法生存。哈士奇的時間是主人的,沒有了主人,他的時間就沒有價值,狼的時間則屬於自己。出售有限的時間,是上班族哈士奇的獲利模式。狼的視野不一樣,他們不會單獨行動,因為狩獵靠的是狼群,所以狼懂得購買別人的時間來做事。

哈士奇的時間如何計價?價格通常來自價值,而「tobe(你是誰)」的價值比「todo(做的內容)」高很多。以演講為例,如果會製作精美的簡報,可能一小時計價千元;如果內容很有用,可能一小時值萬元。不過,如果請林志玲演講,企業願意付更高費用的理由,不是簡報精美或內容有用,而是因為演講者是林志玲。雖然有血統的哈士奇比會看家的土狗值錢,但不斷學習成長的土狗,當他的價值被公司過度低估,那就是他出走的時候。出走的頂尖土狗沒有主人的飼料,很快就會變成狼。(改寫自盧希鵬《為什麼員工都是哈士奇,狼呢?》)

 

20.下列敘述,最符合上文觀點的是:

(A)創業家全憑視野,不需有專業經理人的學養

(B)人才若形成品牌,便難以用一般標準衡量其價值

(C)狼具有侵略性,迫使哈士奇以販售時間交換生計

(D)土狗靠出走成為狼,哈士奇靠時間熬得久而成為狼

 

21.依據上文,關於甲、乙兩項推論,最適當的研判是:

甲、〈諫逐客書〉中李斯對秦王說:「今逐客以資敵國,損民以益讎,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,求國無危,不可得也。」──李斯是價值被低估而想出走的土狗。

乙、〈虬髯客傳〉中虬髯對李靖說:「某本欲於此世界求事,或當龍戰三二十載,建少功業。今既有主,住亦何為?太原李氏,真英主也。三五年內,即當太平。李郎以英特之才,輔清平之主,竭心盡善,必極人臣。」──虬髯是希望保有自己時間的狼,期許李靖成為優秀的哈士奇。

 

(A)甲、乙皆正確  (B)甲、乙皆錯誤

(C)甲正確,乙錯誤(D)甲錯誤,乙正確

 

22-23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22-23題。

臺北是我出生、成長,居住了三十年的地方,卻不是我的家。因為,比起臺北人,他們更喜歡叫我原住民。

「107-2-8號。」監考人員盯著我的族語准考證,「請坐到那邊第三臺電腦。」

捏著准考證,我逐步邁向祖靈的召喚。這是一間新穎的電腦教室,日光燈照亮了每一個本該陰暗的角落。側身越過喃喃背誦族語的考生,他們大部分是孩子,稚嫩的臉龐,埋藏著對繁華都市的無限想像。其中少數幾位,是看起來不大適應電腦設備的長輩,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溫柔的倔強。雖然只是在七樓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在這之前,我不曾在臺北遇過這麼多族人齊聚一堂,更從未在他們臉上看見如此戒慎恐懼的模樣。按監考人員指示,我坐入指定位置,左右張望,這所歷史悠久的女校,此刻被賦予傳承臺灣千年傳統文化的神聖使命,而呆坐在試場中心,戶籍設在臺北市的我,卻是整個歷史洪流中的盲點。

「請檢查桌上貼紙,確認是你的位置。」我是否在正確的位置?成長過程中,常有人問我「妳從哪裡來?」若誠實回答臺北,總不免換來「我指的是妳──真正──從哪裡來?」配上自認與我心有靈犀的挑眉。無奈的是,這類拒絕接受真相的提問總以千變萬化的形式反覆出現──「妳什麼時候過年?我指的是──真正──的豐年祭。」或是「妳叫什麼名字?我指的是妳──真正──的名字。」

「請戴上耳機測試麥克風,確認音量。」監考人員喚回我紛亂的思緒。

「Ciwaslalumu.」我小心翼翼托著麥克風,謹慎地咬字。Ciwas是我「真正」的名字──真正沒人稱呼的名字。(改寫自游以德〈族語認證〉)

 

22.依據文意脈絡,文中內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:

(A)教室裡彷彿散發著遼闊原野的綠草香味

(B)試場中似乎吹拂著來自海洋的湛藍氣息

(C)闈場內依稀湧動著一縷篝火的熾焰氣味

(D)考場中隱約瀰漫著一股高海拔的芬多精

 

23.上文反覆提及「真正」一詞,關於此詞所表達的境況或心情,最不適當的敘述是:

(A)茫然於自己在歷史洪流中的存在位置,並展開對身分歸屬的叩問與追尋

(B)成長過程中,常因他人的刻板印象而被貼上制式標籤,區劃為不同族群

(C)「是我『真正』的名字」語帶無奈和自嘲,因自己真實的名字竟須由旁人認定

(D)呼應首段「不是我的家」,表達雖生於臺北,仍心繫祖靈,無法接受繁華都城

 

24-25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24-25題。

甲、壹山澤,則惡農、慢惰、倍欲之民無所於食;無所於食則必農,農則草必墾矣。貴酒肉之價,重其租,令十倍其樸;然則商賈少,農不能喜酣奭,大臣不為荒飽。商賈少,則上不費粟;民不能善酣奭,則農不慢;大臣不荒,則國事不稽,主無過舉。

(《商君書》)

乙、慶曆中,議弛茶鹽之禁及減商稅,范文正以為不可:茶鹽、商稅之入,但分減商賈之利耳,行於商賈未甚有害也。今國用未減,歲入不可闕,既不取之於山澤及商賈,須取之於農;與其害農,孰若取之於商賈?今為計莫若先省國用,國用有餘,當先寬賦役,然後及商賈,弛禁非所當先也。其議遂寢。

(沈括《夢溪筆談》)

 

24.關於甲、乙二文對商賈和山澤之利的態度,敘述最適當的是:

(A)甲文主張調漲酒肉價格,提高商賈獲利,以活絡經濟

(B)乙文中,范文正認為維持茶鹽之禁,並不會危及商賈

(C)甲文主張由國家統管山澤之利,將獲利分配給飢乏的百姓

(D)乙文中,范文正認為歲入短缺時,不應取之於山澤及商賈

 

25.關於甲、乙二文對農業和農民的態度,敘述最適當的是:

(A)甲文主張減少農民酒肉之樂的機會,使其專注於農作

(B)乙文中,范文正主張給予農民賦稅優惠,以獎勵務農

(C)二文皆認為執政者的驕荒怠惰是造成農業不振的主因

(D)二文皆認為農民是經濟上的弱勢族群,應該予以保護

 

26-28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26-28題。

甲、一般人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,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。其實更動了文字,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,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。例如韓愈在月夜裡聽賈島吟詩,有「鳥宿池邊樹,僧推月下門」兩句,韓愈建議「敲」字為佳。這段文字因緣傳為美談,於今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,都說「推敲」。古今人也都讚賞「敲」字比「推」字下得好,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,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。

「推」固然顯得魯莽一點,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,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,於今他「推」。他須自掩自推,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。在這冷寂的場合,他有興致出來步月,興盡而返,獨往獨來,自在無礙。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。「敲」就顯得他拘禮些,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。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,自己不甘寂寞,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,至少也有些溫暖的人情。比較起來,「敲」的空氣沒有「推」那麼冷寂。就上句「鳥宿池邊樹」看來,「推」似乎比「敲」要調和些。「推」可以無聲,「敲」就不免剝啄有聲,驚起了宿鳥,打破了岑寂,也似乎平添了攪擾。

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。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,只有他自己知道。「推」字和「敲」字哪一個比較恰當,關鍵在於哪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且與全詩調和的。在文字上推敲,骨子裡是在思想情感上「推敲」。(改寫自朱光潛《談文學》)

乙、王夫之《薑齋詩話》云:「『僧敲月下門』,只是妄想揣摩,如說他人夢。縱令形容酷似,何嘗毫髮關心?知然者,以其沉吟『推』、『敲』二字,就他作想也。若即景會心,則或推或敲,必居其一。因景因情,自然靈妙,何勞擬議哉?」

王夫之以為詩中佳境,對詩人而言,不可「預擬」,初無定景,初非想得,否則,「只是措大燈窗下鑽故紙物事」,或者「妄想揣摩,如說他人夢了」。佳句乃當時情景,即詩人「即景會心」、「因景因情」時所拾得,「何勞擬議哉」?

(改寫自蕭馳《聖道與詩心》)

 

26.甲文朱光潛「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」的理由是:

(A)用「敲」字不能展現詩人的胸襟氣度

(B)用「推」字與全詩冷寂的氛圍更相應

(C)「敲」字有聲響感,攪擾寺內的莊嚴氣氛

(D)「推」字雖魯莽,但能表達僧人訪友心情

 

27.乙文中,王夫之認為「或推或敲,必居其一」的原因是:

(A)若韓愈有近似的經驗,就無須揣摩賈島的實際狀況,可直接選出推或敲

(B)若韓愈能從全詩調和的情境來考慮,就能知道用推或敲,何者意境較佳

(C)若賈島能從傳統佳作中鍛鍊用字技巧,就能輕易選定推或敲,不必詢問他人

(D)若賈島能依據真實經驗,寫出當時景物及內在情感,就能清楚應選擇推或敲

 

28.依據甲、乙二文,下列敘述最不適當的是:

(A)朱光潛強調文字上的斟酌與推敲,其實更動後表現的是不同的思想情感

(B)王夫之認為在文字上沉吟推敲,即使最終文辭巧妙,仍非出自真實情感

(C)朱光潛懷疑僧敲月下門未必比僧推月下門更好,王夫之則未做高下評判

(D)王夫之、朱光潛均認為推敲文字首重全詩情調一致,才能臻至自然靈妙

 

29-30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29-30題。

人能藉手語溝通,可知語音並非語言的必要因素。小鳥啁啾、海豚吱吱,都近似人類語言的溝通系統,可見動物的溝通系統和人類語言的不同,絕非在於缺少語音。

動物能在聲音上模仿人類的話語,並不表示牠們擁有語言。會說話的鳥並不會把牠們模仿的聲音切成獨立的單位,而人類語言的特質之一,則是語音或手勢單位的獨立性,單位之間有次序,可重新排序,可合併也可分開。總之,鸚鵡只會說人家教牠或牠所聽到的,再無其他。

很多種鳥的叫聲的確具有溝通功能,且同一種鳥可能也有「方言」之別。鳥語(birdcalls)是包括一聲或一聲以上的短叫聲,傳達和環境相關的訊息,例如危險、餵食、築巢、群聚等等;鳥鳴(birdsongs)則是較為複雜的鳴叫形態,用來宣示勢力範圍,並可吸引配偶。這些鳥叫聲看不出任何內在的結構,也不能像人類語言能分出獨立具有意義的單位。一篇有關知更鳥勢力圈鳴聲的研究中發現:敵對的知更鳥只注意高頻和低頻聲的轉換,何者在前何者在後,其實無關緊要。訊息內容的差異,也只限於這些知更鳥對牠的東西擁有慾多強或牠的抵抗決心多高,以及在勢力圈內築巢的意志多強等等。因此,高、低頻的轉換,只是表達不同感受程度而已。知更鳥的創造力,在於能用不同方式做相同訊息的鳴叫,但牠不能利用各種單位作不同組合,表達不同訊息。

(改寫自V.Fromkin等著,黃宣範譯《語言學新引》)

 

29.依據上文,下列對於鳥叫聲的敘述,最適當的是:

(A)可藉其內在的結構,表達不同程度的感受

(B)以短叫聲來表達欲望、意志和決心的強弱

(C)能夠多樣組合各種意義單位,藉以表達不同的訊息

(D)知更鳥能以不同頻率的鳴叫轉換,傳達相同的訊息

 

30.依據上文,關於動物與人類的語言,推論最適當的是:

(A)鸚鵡經由良好的訓練,可以理解沒聽過的人類話語

(B)動物沒有語言能力,關鍵在於缺少人類的發音器官

(C)人類語言與其他動物溝通系統的相異,在於複雜的語法結構

(D)學習新語言多從發音開始,可知語音是人類語言的必要元素

 

31-32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31-32題。

夫足下之書,始所云者欲至乎道也,而所質者則辭也,無乃務其淺,忘其深,當急者反徐之歟!夫道之大歸非他,欲其得諸心,充諸身,擴而被之國家天下而已,非汲汲乎辭也。其所以不已乎辭者,非得已也。孟子曰:「        」此其所以為孟子也。今足下其自謂已得諸心、充諸身歟?擴而被之國家天下而有不得已歟?不然,何遽急於辭也?(曾鞏〈答李沿書〉)

 

31.上文內最適合填入的文句是:

(A)予豈好辯哉?予不得已也 (B)無辭讓之心,非人也

(C)不以文害辭,不以辭害志 (D)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

 

32.依據上文,曾鞏主要是想提醒李沿:

(A)治天下應恤民重諾(B)寫文章應深入淺出

(C)讀書不宜欲速躁進(D)為學不宜捨本逐末

 

33-34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33-34題。

魏王欲攻邯鄲,季梁聞之,中道而反。衣焦不申,頭塵不去,往見王曰:「今者臣來,見人於大行,方北面而持其駕,告臣曰:『我欲之楚。』臣曰:『君之楚,將奚為北面?』曰:『吾馬良。』臣曰:『馬雖良,此非楚之路也。』曰:『吾用多。』臣曰:『用雖多,此非楚之路也。』曰:『吾御者善。』此數者愈善,而離楚愈遠耳。今王動欲成霸王,舉欲信於天下;恃王國之大、兵之精銳,而攻邯鄲,以廣地尊名。王之動愈數,而離王愈遠耳,猶至楚而北行也。」

(《戰國策》)

33.上文特意描繪季梁往見魏王時「衣焦不申,頭塵不去」的形象,主要在凸顯:

(A)個性率真,不重外貌衣著(B)君臣親密,不拘繁文縟節

(C)事態緊急,不暇梳洗更衣(D)旅途艱辛,不辭跋山涉水

 

34.下列敘述,最符合上文所欲表達觀點的是:

(A)前車之鑑,可以為師(B)欲速不達,弄巧成拙

(C)緣木求魚,徒勞無功(D)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

 

二、多選題(占32分)

說明:第35題至第42題,每題有5個選項,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,請將正確選項劃記在答案卡之「選擇題答案區」。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,所有選項均答對者,得4分;答錯1個選項者,得2.4分;答錯2個選項者,得0.8分;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,該題以零分計算。

 

35.下列各組「」內的詞語,意義前後相同的是:

(A)山川相繆,鬱乎「蒼蒼」/兩鬢「蒼蒼」十指黑

(B)無「惛惛」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/心神恍惚,「惛惛」如醉

(C)今君有「區區」之薛,不拊愛子其民/奚必於「區區」耳目之所及,度量世外事乎

(D)自余為僇人,居是州,恆惴慄。其隟也,則「施施」而行/達官坐享俸祿,「施施」自得

(E)吾諸兒「碌碌」,他日繼吾志事,惟此生耳/軾也,遠方之鄙人,家居「碌碌」,無所稱道

 

ACE

36.對偶有「正對」、「反對」之別。「正對」的特徵是事異義同,上下句意思雷同,例如「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」;「反對」的特徵是藉由異質或相反事物的並列對照,凸顯意旨,例如「棄燕雀之小志,慕鴻鵠以高翔」。下列對偶的歸類,完全符合上述定義的是:

 

37.古文表達兩事物相比較時,常運用「形容詞+於+名詞」的句型,例如:「羅紈之盛,多於堤畔之草」,「多於堤畔之草」即「比堤畔之草多」的意思。下列含有「於」的句子,屬於此種表意方式的是:

(A)松柏後凋於歲寒

(B)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

(C)沛公曰:孰與君少長?良曰:長於臣

(D)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

(E)秦、晉圍鄭,鄭既知亡矣。若亡鄭而有益於君,敢以煩執事

 

38.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,運用適當的是:

(A)終場哨聲響起前,林書豪以一記強弩之末的絕殺球,助球隊逆轉勝

(B)多年未見的同學在小陳的婚宴上歡聚,筵席上觥籌交錯,熱鬧無比

(C)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,須具縱橫捭闔、折衝樽俎的智慧和能力

(D)小華遭指控偷竊金錢,因此深感憤怒,極力申辯此為絕無僅有之事

(E)老張八面玲瓏,不輕易表露真實想法,總是首鼠兩端,誰也不得罪

 

39.關於下列小說中文句的解讀,適當的是:

鄭大全覺得一腔內臟都餓得亂拱,發出很醜惡的聲響。他想,把這樁推銷做成,馬上去吃個九角九的漢堡。

茉莉並沒察覺鄭大全的笑與搭腔都是在為他下一次進攻做準備。她只認為這推銷員的笑十分友善體貼。已經很久沒有這麼一張臉如此近地對著她,容她盡興地東拉西扯。

鄭大全急得盜了汗,卻怎樣也插不上嘴。老婦人的話似乎是堵在肚中的棉花絮,此刻全從嘴紡出線來。有的紡呢。妻子這時一定邊做活邊看天色,一分一秒地在巴望他。妻子七月身孕就那麼墜在大腿上,拼裝出上百件塑料玩具,直到腿腫得如兩截橡皮筒。他非讓這老洋婆子買下一張床,她已經耗掉他四小時了!

(嚴歌苓〈茉莉的最後一日〉)

(A)「發出很醜惡的聲響」表現鄭大全對茉莉的不耐和厭惡,覺得她聲音難聽刺耳

(B)「為下一次進攻做準備」描寫鄭大全雖滿臉堆笑,其實只在盤算如何打動茉莉

(C)「堵在肚中的棉花絮」敘寫茉莉心中積累許多話語,也表現她期待傾吐的心情

(D)「此刻全從嘴紡出線來」形容茉莉口才便給,可以將尋常事物描繪得引人入勝

(E)「拼裝出上百件塑料玩具」描繪鄭大全妻想像孩子出世後,和孩子玩耍的情景

 

40.依據下文,符合故事內容的敘述是:

晉國苦盜。有郄雍者,能視盜之貌,察其眉睫之間,而得其情。晉侯使視盜,千百無遺一焉。晉侯大喜,告趙文子曰:「吾得一人,而一國盜為盡矣,奚用多為?」文子曰:「吾君恃伺察而得盜,盜不盡矣。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。」俄而群盜謀曰:「吾所窮者,郄雍也。」遂共盜而殘之。晉侯聞而大駭,立召文子而告之曰:「果如子言,郄雍死矣!然取盜何方?」文子曰:「周諺有言:『察見淵魚者不祥,智料隱匿者有殃。』且君欲無盜,莫若舉賢而任之,使教明於上,化行於下,民有恥心,則何盜之為?」於是用隨會知政,而群盜奔秦焉。(《列子》)

(A)郄雍善於鑒人,能由人物的面目氣質判斷其是否為盜賊

(B)郄雍善於察盜,晉侯大喜而授以專權,晉國亦因而大治

(C)郄雍的表現引起同儕的嫉妒而遭殺害,符合文子的預言

(D)文子認為過於善察和用智並非好事,將會為己招來災禍

(E)文子將善於教化百姓的隨會推薦給晉侯,盜賊因而遷善

 

41.依據下文,關於背景知識的敘述,適當的是:

背景知識就像個篩網,網越細密,新知識越不會流失;例如同樣去聽一場演講,有人獲益良多,有人一無所獲,最主要的原因是語音像一陣風,只有綿密的網才可以兜住它。背景知識又像個架構,有了架子,新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哪兒安放,當每個格子都放滿了,一個完整的圖形就會顯現出來,一個新的概念於焉誕生。心理學有個著名的實驗:把一盤殘棋給西洋棋生手看二分鐘,然後要他把這盤棋重新排出來,他無法做到;但是給西洋棋大師看同樣長的時間,則能正確地將棋子重新排出來。是大師的記憶力比較好嗎?當然不是,因為當我們把一盤隨機安放的棋子給大師看,請他重排時,他的表現就跟生手一樣了。大師和生手唯一的差別就在於有背景知識,使得殘棋變得有意義,意義度減輕了記憶的負擔。背景知識所建構出的基模會主動去搜尋已存的有用資訊,將新獲得的知識放在適當的位置上,組合成有意義的東西,一個沒有意義的東西會很快就淡出我們的知覺系統。(改寫自洪蘭《哈啦與抓虱的語言‧序》)

 

(A)背景知識可以增強主體的記憶力,使主體的知覺系統更加敏銳

(B)專門領域的大師和生手之異,在於是否具備多種類的背景知識

(C)背景知識的多寡,會影響主體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速度

(D)背景知識越豐富者,越能為新資訊找到適當的連結,並使它具備意義

(E)背景知識建構了主體的認知模型,讓主體有主動向外搜尋資料的能力

 

42.下列甲、乙二詩都以「考試」為寫作題材,關於二詩的解讀,敘述適當的是:

甲、然則作為一個籃框/就是要被命中的/我們都曾經來到其下/等待過一次

/最美的跳投高高地/它懸在那裡/像極了一個天使的光環/發亮的手銬/像極了/所謂的永遠

(陳雋弘〈籃框──與我的學生們一起倒數,七十六天〉)

乙、填完這些空白/就要和這一類的紙張告別了/語言如蚊蚋/每一個字/都刺痛紙上的肌膚我們以油墨/撫慰紙張的傷口/等到油墨吸乾文字後/我們就和今天的自己/告別

(簡政珍〈畢業考〉)

(A)甲詩與乙詩中的「等」,皆形容考前長期準備的焦慮

(B)甲詩以「光環」、「手銬」為喻,表達既期待又欲擺脫的複雜心情

(C)乙詩中的「空白」既指考卷上待填的答案,也暗喻因考試留白的青春

(D)甲詩以「籃框」暗指考生的才能難以發揮,乙詩以「油墨」暗指考生的答案千篇一律

(E)甲詩題目中的「倒數」和乙詩中的「告別」,皆暗指考試是進入人生下一階段的轉折

 

arrow
arrow

    陳蒂國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