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八月上路,強化族群平等、原住民教育,包括各領域課程不應對原住民族偏見歧視;國中歷史台灣史更首次在各斷代都單獨列舉原住民族條目,並探討土地正義、自治權、狩獵權等議題。
國語文領綱普高建議選文,不正面選列帶有不當文字(如「番」)或僅呈現單一族群史觀的建議選文;國中小普高社會領綱規定教科書內容「避免刻板印象、偏見、歧視與威權內容,文字敘寫不應落入單一族群觀點」,技高課綱也有避免出現族群偏見以及歧視的規定。
東華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計畫主持人陳張培倫表示,這次課綱增加很多原住民議題,國中歷史台灣史各斷代都單獨列舉原住民族條目,「這是以往歷史課程未曾有過的」;更導引學生認識各時期原住民族文化、土地空間受衝擊情形,當代部分還要教原住民族對統治政策的回應及權利復振行動。
「原住民最常抗議的事,主流社會卻不了解,因為以前課本不太教。」陳張培倫表示,當代台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涉及的常見重要議題,幾乎都明列於國中小社會領綱的學習內容,包括土地權、部落諮商同意權、原住民族自治、狩獵權、族群平等相關法律與政策(包括原基法、原教法)等。新課綱的改變,有利於未來社會公民理解,並且有能力思索我國重大原住民族議題的解決方法。
陳張培倫說,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基礎知識,包括重新認識原住民族在這塊土地歷史上的傷痛遭遇,以及當代社會如何建構一套原住民族權利體系彌補歷史傷害,這兩類知識,都在此次課綱研定過程中,巧妙地融入各科目中,主要是社會領域,「轉型正義不再只是空的概念」。
至於原住民議題老師要如何教,教育部國教署原住民族與少數族群及特殊教育組組長蔡志明表示,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將盤整所有新課綱各階段、各領域跟原住民有關內容的整體向度,規畫出哪些領域的老師,需要個別補足進行研習等增能。
蔡志明也說,近日教育部已與原民會、專家學者開會研議,初步方向先委由學者專家設計教案,例如結合數位網路、動畫和動手做科學等方式,以部落在地文化推廣原住民族科學。國教院也已規畫準備各科原住民補充教材。
留言列表